韓國身為歐盟第三大進口國,設立全球第二大的碳交易系統,僅次於歐盟規模。根據《World Population Review》統計資料顯示,韓國總碳排量達6.2億公噸,位居世界第八,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行動上是東亞第一個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系統的國家。
2015年韓國建立碳交易系統(K-ETS),政府陸續祭出相關政策,如2016年修訂低碳《綠色成長法和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法》,2020年5月推動城市綠色轉型(Green Transition In Cities )、空間規劃(Spatial Planning)和生活基礎設施(Living Infrastructure),同年10月,韓國總統文在寅正式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在同年12月發布「2050碳中和促進戰略」,提出以經濟結構低碳化、建構前瞻低碳產業生態系統、建成公平公正的低碳社會等三大措施,透過政府力量推動國家低碳轉型。
韓國交易所進行碳交易的方式可分為韓國碳排放配額(Korea Allowance Unit,KAU )、韓國核證抵消排放權(Korea Credit Unit,KCU)和韓國核證抵消減排量(Korea Offset Credit,KOC)三大類型。韓國碳交易系統(K-ETS)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企業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可以透過KCU的簽發以抵銷碳排,同時KOC相當於減排項目獲得之減排量,在第二階段時,韓國碳市場允許透過KOC進行交易。
第一階段(2015-2017):涵蓋五大行業,包含能源、重工業、建築、公共部門和國內航空運輸,碳權的配額為100%免費核配。
第二階段(2018-2020):加入廢棄物處理業,碳權的配額降低為97%免費核配,3%改為拍賣。
第三階段(2021-2025):免費的碳權核配降低至小於90%,共有685個單位參與其中,涵蓋了全韓國約73.5%的碳排放量,而2022年的排放上限為5.893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了10%。除此之外,也放寬碳交易參與機構的限制,除了特定四間公司和公共融資機構(銀行)之外,投資機構也能參與交易。
韓國在第三階段基本計畫中,規劃2021-2030年的碳交易系統運作方式包含有效的減排措施、改進額度分配比例與國際碳市場聯繫合作,預計每五年設定交易系統的排放上限和分配交易許可,以達成長期的減碳。
2015年,韓國每公噸碳價低於10美元,直到2019年最高至34.79美元/噸。然而,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雖然全年的平均每公噸碳價約27.62美元(ICAP ETS Prices,2021),但碳市場供過於求,碳價跌破20美元/噸。2021年11月《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ICAP》資料顯示,韓國交易系統啟動至2020年底,累計交易額達4.07億美元,其中以2020年單一年度達2.1億美元交易額,佔總交易量的一半。
韓國碳交易制度成立至今,雖然在碳拍賣價格仍低於歐盟,但韓國設計碳交易系統的核配方法,採取當年實際產量為基礎的「產出基礎法」為核心精神,事前依歷史量配額,而事後逐步減少碳排放量,並考量早期減量績效,避免先減先輸。
根據2022年3月韓國交易所最新資料顯示,KAU21( Korean Allowance Unit )價格每公噸約20.06美元,與CCTP(加州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和RGGI(域溫室氣體倡議)格相近,但仍遠落後於歐盟交易所的78.12美元(Trading Economics,2022/3/16)。
韓國碳交易制度成立至今,雖然在碳拍賣價格仍低於歐盟,但韓國設計碳交易系統的核配方法,採取當年實際產量為基礎的「產出基礎法」為核心精神,事前依歷史量配額,而事後逐步減少碳排放量,並考量早期減量績效,避免先減先輸。而台灣總量管制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尚處於建構階段,但產業結構與韓國相似,可參考韓國碳交易系統的經驗為發展借鏡。
參考資料: 碳定價的現狀與未來趨勢 | 世界銀行
Edited by APh ePower
Σχόλι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