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COP27落幕,各國氣候問題仍未見明顯改善,減碳行動迫在眉睫。綜觀國際,目前以徵收碳稅費和碳排放交易作為主要應對政策,搭配即將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企業除了發展節能設備等措施,亦陸續施行內部碳定價機制(Internal Carbon Pricing,ICP),迎接低碳轉型的挑戰。
「內部碳定價」為企業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透過使用者付費機制,管理企業碳成本,然而於執行過程可能面臨各種難題,從減碳目標設定、企業內部碳排的關鍵問題評估、碳定價種類設計,至實際執行後的定期評估方法等,每個環節都具挑戰性。常見的內部碳定價種類包含以下四種:
內部碳費:將每噸產生的碳成本定價,向排碳相關單位徵收碳費,並將此收入使用於企業永續發展相關計畫,使同仁瞭解公司碳減量目標,並納入組織決策的評估因素,不過實施初期可能會遭遇各部門反對,因此需要較多溝通時間。目前實施內部碳費的標誌性企業為Microsoft,其自2022年7月起,每公噸收取100美元/CO2e。
影子價格(Shadow Price):多數企業採用影子價格作為內部碳定價,在評估投資案時,可用以預估未來的減碳成本,協助企業選擇低碳投資。由於影子價格為預估價格,未能呈現於帳面上,故短期難以評估減碳效果。現行實施影子價格的企業含富邦金控、元大金控等。
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參考企業過去因應減碳所花費成本、外部碳定價等,設立特定碳價格,以利決策碳減量措施,其過程可以更了解自身碳足跡及碳成本。不過,若欲投資的減碳設備成本高於此價格,可能會降低企業減碳排的動力。
內部碳交易:為企業內部碳排放交易體系,將排放配額分配予企業各部門,配額可在部門間進行交易,為企業推動減碳較有效的方法。
若欲達成《巴黎協定》控制升溫攝氏1.5度的標準,未來內部碳定價需達每公噸50美元/CO2e~100美元/CO2e,各企業須持續隨外部環境變化調整價格策略。
根據《2021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報告分析,過去五年內調查約6,000家企業,發現開始使用內部碳定價的企業數量成長達80%,已有超過2,000家企業向CDP揭露其正在實施(853家)或未來2年預計採用(1,159家)內部碳定價,預期未來將逐年成長。而碳定價的中位數約每公噸25美元/CO2e,其中以歐洲及亞洲區域價格偏高,平均價格高達每公噸28美元/CO2e。若欲達成《巴黎協定》控制升溫攝氏1.5度的標準,未來內部碳定價需達每公噸50美元/CO2e~100美元/CO2e,各企業須持續隨外部環境變化調整價格策略。
2024年台灣碳費即將上路,企業必須採取積極的減碳行動,並發展內部碳定價,以應對日益增加的碳成本,降低國內、外氣候相關政策所帶來的營運衝擊。亞福儲能具備專業顧問團隊,將提供企業多元的永續服務方案,協助企業逐步轉型,建構永續競爭力。
參考資料: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