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碳費是什麼?開徵碳稅、碳費倒數計時,企業再不減碳就出局!



為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國際陸續展開減碳行動及相關政策,歐盟預計2026年正式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徵收碳關稅,出口商品將首當其衝,同時企業營運成本也將受影響,碳定價機制扮演推動減碳的重要角色。


綜觀國際,碳定價機制除了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主要採行機制為以價制量的「碳稅」,由政府向產生排碳量的對象課徵環境稅,其稅收會進入國庫供任何用途。根據2022年世界銀行《2022年度碳定價趨勢與現況報告》,截至2021年底,世界平均每單位碳稅約上升6美金,而至2022年4月平均再調漲5美金。


目前實施碳稅國家主要有27國,包含日本、新加坡、瑞典、愛爾蘭、加拿大等多國等,其中日本自2012年起,開始施行「地球暖化對策稅」,針對企業使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進行課稅,目前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課徵289日圓(約新台幣63.45元),而新加坡則是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課徵5新幣 (約新台幣113.61元),其預計於2030年調升至每公噸50至80星元(新台幣1,136至1,187元間)。碳稅價格的高低雖會因應各國的徵收對象、市場機制有所不同,但未來隨著減碳要求趨嚴,預期碳稅價格將持續攀升。


|碳費是什麼?

台灣在碳定價發展上採用「碳費」制度,2022年四月環保署宣布2024年「碳費先行」,碳費為政府規費,其類似空汙費,會針對特定對象進行課徵,並專款專用於以減碳為目標的少數用途。而台灣碳費該如何定價,必須考量國際碳交易價格趨勢及國內廠商是否有能力負擔,近期環保署提出未來每公噸碳費高於新台幣300元的可能性,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2022臺灣中小企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受訪的106家中小企業中,近半數認為每噸碳費最高新台幣300元為合理、四成企業接受最高至900元。不論費用為何,碳費都將成為未來企業須考量的成本之一。


不論是繳納碳費或碳稅,皆是政府推動減碳的方法之一,除了被動等待政府規範,企業應更積極規劃減碳策略,及早投入永續發展,避免未來須承擔高額的碳成本。亞福儲能協助企業發展永續路徑,提供綠電轉供、國際碳權取得等服務,有效因應全球低碳政策的衝擊,將是企業永續轉型的最佳夥伴。


延伸閱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